价格战“杀”不动了!有陶瓷厂爆仓,未来30%经销商出局?

2023年,瓷砖价格战更趋“白热化”。自开年起,无论是生产端还是市场端,价格战此起彼伏。一边是一线品牌价格不断下探,另一边陶企亦在通过降价的方式争夺市场,不少陶瓷厂销售人员均表示,现在“内卷”越来越严重,不少同行都在亏本出货。

但即便是瓷砖价格一降再降,也未能对销售起到刺激性作用,相反,不少厂家库存开始积压。在终端市场,二三线品牌接连出局,部分经销商转行,不少店面开始精简人员……没客流、吃渠道老本;利润空间压缩、运营成本增加,成为当下众多经销商的普遍缩影。

价格战“杀”不动了?

有陶瓷厂面临爆仓

《陶瓷信息》了解,广东近日有部分陶瓷厂因库存压力有停窑的计划;在广西,目前的开窑率大致为七成左右,有当地原材料供应商表示,淡季已经到来,市场端销售情况不理想,再加上贴牌订单减少,当地部分陶瓷厂也有减产计划。

“淡季市场需求较弱,出货量减少,所以陶瓷厂库存快满的时候就会采取一波力度较大的降价措施,有的陶瓷厂800×800mm规格价格又下调了0.2元左右。”上述原材料供应商说道。

在西南产区,也有陶瓷厂发布相关联络函,向经销商承诺,公司全系列优等品价格在降价调整时都会有15天的保价政策(比如当月1号开的单,14号降价就补差额,16号降就不补差额。)

有瓷砖销售人员表示 “陶瓷厂采取这一措施,主要是为了‘保仓’,让批发商及经销商仓库的货不会快速贬值,但‘保仓15天’另一层面也是陶瓷厂会随时降价的意思。”

“今年不少陶瓷厂家产品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价,但效果都不是很好。”

有瓷砖批发商表示,随着市场淡季的到来,6月份销售情况环比5月份有明显下滑,无论是销量还是产品价格,都有一定程度的下降。

以亮面产品为例,部分产区个别陶瓷厂750×1500mm出厂价已经跌至二十多元每片。在西南产区,有陶瓷厂甚至针对批发等渠道商,通过买100箱瓷砖送6—8箱瓷砖的“优惠”政策来实施降价,具体产品涵盖800×800mm、750×1500mm等规格。

“今年同行杀价比以前更激烈,以往可能只有大仓库之间会通过杀价的手段刺激销售,现在小仓库也开始杀价了,每个仓库都会通过特定的产品进行特价销售。”(注:大、小仓库是指批发体量的大小。)

不惟批发渠道,走品牌路线的厂家也明显感受到销售疲软,而且通过降价的手段,都难以刺激销量的增长。

需求紧缩、消费降级……

维持销量与利润越来越难

“现在越来越卷不动了,终端没有生意,产品降价的作用不大。开年时候的小高潮现在看来其实是虚火,年初我们就判断,今年价格战应该会很猛,但现在没想到,真正的惨烈其实是销量的下滑。”

一方面,今年来,终端市场消费降级明显,大多数消费者在装修板块的预算明显压缩,对于瓷砖产品的选购更加谨慎,要求品牌能够提供更高的产品性价比。   

一个可以佐证的现象是,疫情过后,即便在价格厮杀背景下,基于价格优势以及中低端市场的需求,反而批发模式复苏得最快。同时,在抖音、小红书等新媒体平台,不少消费者对于瓷砖材料的选择参考,价格都是最为关键且突出的因素。

“消费降级”带来的影响也逐渐体现在具体的产品销售上,不少佛山陶瓷厂销售人员明显感受到,800×800mm触底反弹,又逐渐重新杀出市场。“我们年初的时候预计750×1500mm仍然会是最好卖的产品,但现在最好卖的反而是800×800mm规格,主要原因还是消费者对装修预算的收缩。”

但也有批发商表示,800×800mm规格虽然还有一定量,但价格已经基本见底,利润也就0.5-1元每片。

佛山一位陶瓷品牌销售负责人表示,以往的销售会出现哑铃型的态势,即高端市场和低端市场表现不错,二三线品牌竞争会较为激烈,运营压力会相对较大,所以前几年大部分二三线品牌大多围绕两大方向发展:要么加强品牌建设,向高端市场进发,要么下调价格,实施降维战略。

但根据今年的情况来看,无论什么档次的品牌、产品,都面临不同程度的市场压力,“价格战”带来的直观冲击,成为尾部陶企存货的最后一根“救命稻草”,同时,也令头部及中部陶企不得不被动应战。

在市场面前,需求紧缩、消费降级,对于任何一家陶企而言,想要维持以往的销售数据及利润,会越来越难。

部分经销商转行

不少店面精简人员

降低运营成本

不惟生产端,2023年终端市场竞争也进一步加剧,甚至有不少经销商放弃经营瓷砖产品,选择退出。

“终端市场几乎没人,现在生意明显差了很多,除了渠道客流或者小工地之外,基本看不到家装散客。”湖北一位瓷砖经销商表示,今年市场价格战比往年更加激烈,但即便在“降价”的刺激下,仍然对销售没有太大的提升作用。

上述经销商表示,周围不少同行都让员工轮休半个月,预计可能会有30%的同行选择转行。“800×800mm规格的通体大理石瓷砖优等品,周边有的同行18元就进行抛货处理,通过此举回笼资金;甚至周围退仓库、退门店的经销商也有不少。”

“我们市场上除了头部品牌外,二三线品牌基本看不到了,从去年下半年到今年上半年,陆续撤场的不在少数,以往打开朋友圈都是关于瓷砖的信息,现在少了很多,有的转行了,有的直接退休了。”贵州一位瓷砖经销商无奈说道。

终端的寒意,在持续蔓延。没客流、吃渠道老本;利润空间压缩、运营成本增加,是当下众多经销商的普遍缩影。

目前,由于终端店面客流显著减少,销量低于预期,多地瓷砖经销商的运营计划一度被打乱,生存压力陡增。在今年,不少终端经销商为了降低运营成本,对人员进行了精减优化。上述湖北经销商表示,当下很多终端店面在精简人员, 转为夫妻店或者个人独立工作室运营。

“我们一年精简了8个人,控制运营开支。”一位瓷砖经销商说道。但相比之下,最难的应该是二三线品牌,因为从运营方式角度而言,其一直是高周转率来支撑,现在的周转速度跟不上厂家降价的速度,囤货还没卖完厂里又在做促销,价格比拿货价还低,这也进一步加大了经销商的生存难度。